《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
A.裁抑相权 | B.加强军权 | C.建立内阁 | D.改革行省制度 |
漳州土楼怀远楼有一副对联:“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出现应不早于
A.先秦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宋元时期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 |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 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