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
|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
|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
|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 A.法国 | B.英国 | C.波兰 | D.苏联 |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的。但是,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是指
| A.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
| B.粉碎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 |
| C.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 |
|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
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 | B.阿拉曼战役 |
| C.马恩河战役 | D.索姆河战役 |
《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