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英、法)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城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 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 |
有人用“殊途同归”四个字来形容胡佛和罗斯福的执政,对“同归”理解正确的是()
A.维护政府的经济职能 | B.维护各自政党利益 |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 D.维护全体公民利益 |
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 B.金融市场被扰乱 |
C.失业人口增多 | D.民主制度遭破坏 |
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
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这场危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美国历史学家洛克腾堡说:“1933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
A.实行计划经济 | B.普遍推行国有化 |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D.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