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8月15日,山东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外贸经济的比重占68.6%,首超公有制经济,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材料二: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电信、教育等领域。
材料三:见下图。
材料四:2012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1990年以来国家为贵州省专门制定的第一个全面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出贫穷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
材料五:见下图。
(1)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外贸经济属于什么经济形式?该经济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体现了什么原则?
(4)要达到材料五中图片所示的结果,应该怎么做?
2013年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宪法原则,在法治国家,维护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基本职能。
请回答:我国实行怎样的治国方略?这一方略的新方针的内容是怎样的?
自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什么?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一:邓小平同志指出:“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
(1)以上两段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观点?为什么要强调这一观点?
(2)对“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你是怎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