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77°07’E,80°25’S)正式开站。据此回答当天昆仑站正午时,若从昆仑站上空俯视地球,观察到的昼夜分布情况与图5大致相符的是( )
A.A | B.B | C.C | D.D |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完成以下问题。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 B.酸雨 |
C.水土流失 | D.气候变暖 |
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是()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轮荒制度③开挖煤矿④黄土垂直节理发育⑤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
B.M为能源,N为技术 |
C.M为技术,N为资金 |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
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
D.使乙地环境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 B.④② |
C.③① | D.③④ |
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时间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④③①② | D.③④②① |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此完成各题。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是()
A.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
B.采集和狩猎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
C.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前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 |
D.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 |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
①平坦的地形②肥沃的土壤③便利的河水灌溉④适宜的气温⑤充足的日照⑥较的农业人口⑦较大的市场需求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③④⑤⑥ |
C.③④⑤⑥⑦ | D.①④⑤⑥⑦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很大影响。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
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 |
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 |
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 |
D.能源西丰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