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咏 笼 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本诗是如何完成对“笼莺”这一事物形象的刻画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这个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夜步
明·高攀龙
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欣然意有会,谁舆共心赏。诗人描写了“夜步”时所见所闻的怎样景象,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乐府·杨柳枝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青,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中第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学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共8分)
闲意
(南宋)陆游
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
妍日渐催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来。
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潋滟杯。
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紧闭柴门、珍爱绿苔,表现了诗人于寂寞中不被人理解的烦闷。 |
B.颈联以家庭生活的和谐、惬意,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愉悦的心情。 |
C.尾联驰骋想象:如能再添得半亩大的小园,黄梅绿李一时栽起,园景将更美好。 |
D.整首诗语调清新,态度闲适,多角度地表现出了自然之趣与家庭生活之乐。 |
结合全诗,自选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