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该词上片前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有人说词人“早晚溪边去”的目的是为了盼望外出的丈夫,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②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多景楼,在江苏京口(镇江);②南宋孝宗15年,陈亮因反对南宋统治者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而放弃北伐的主张,亲自到京口一带考察。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8~9题。
泊自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吟笼莺
清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客②,栖栖③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亦解为孤寂零落。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
(2)简要分析,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
[南宋]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释:诗人因反对朝廷投降求和被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的一种并加以分析。
(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