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      B.偶然现象
C.取食行为        D.学习行为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了
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
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

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1)根据上述材料,总结科学探究过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是;做出假设是;设计实验是;完成实验是;得出结论是;表达、交流是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放上少许盐一组起__________作用。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F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某生物学习小组想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于是选用一定数量同一品种的、具有萌发能力的小麦种子,用五个培养皿做了正确的探究实验,其条件、结果如下表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水分
适宜


适宜
适宜
温度
25℃
25℃
25℃
0℃
25℃
光照





结果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萌发

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2号培养皿的水分条件应该是,3号培养皿的空气条件应该是,4号培养皿种子萌发的结果是
(2)此探究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号。1号与4号对比,实验变量是

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2)利用酒精加热3只试管至煮沸3~5分钟,其主要目的是
(3)两组实验中,该同学控制的实验变量分别是;肉汤首先腐败的装置是;保存时间最长的是,原因是
(4)通过该实验你得出保存食物的方法是

某水域生态系统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使某种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该水域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一位环保工作者发现该水域富营养化很可能与周围居民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含磷洗衣粉是否真是水域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1)探究问题:
(2)你的假设:
(3)实验设计:
(4)实验结论:
(5)如果水域富营养化真的和含磷洗衣粉有关,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该水域生态系统?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

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亮处(只)
8
7
7
9
7
8
9
8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建议选体形较大、爬行较快的10只鼠妇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是否可行?
(3)统计并计算全班平均值,你得出的结论是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平均值?
(4)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变量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其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