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纪录的事。而在“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由此可见,事件的时间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问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曲辕犁的出现 ②秦王朝建立③罗马帝国建立 ④董仲舒上《天人三策》 ⑤梭伦改革
A.⑤②③④① | B.⑤③①②④ |
C.②⑤③④① | D.⑤②④③① |
“意味着共产党人能生存下来,并建立新基地。……(毛泽东)他成为了共产党新的稳固的领导人,此后他的理念也在党内受到遵从。……从此许多中国人视共产党人为英雄,而开始支持该党。”这是西方对中国近代某一事件的认识,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国民革命 | B.秋收起义 | C.红军长征 | D.抗日战争 |
毛泽东曾经给林彪写过一封信,信中写道:“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是不能达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毛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是无疑义地正确的。”据此推断,这封信大致写于毛泽东思想的
A.酝酿时期 | B.形成时期 | C.成熟时期 | D.发展时期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提出了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普及科学知识 | B.方便民众阅读 |
C.推广白话文体 | D.服务政治革命 |
某位学者在研究中华民国建构国家制度的课题时,拟从各民族公民身份、代议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你认为作者应优先选择的资料是
A.“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蒙古待遇条例》 | D.革命亲历者的回忆录 |
剪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人们与清朝统治者决裂、赞同革命的标志,但很多农民却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江苏兴化一带农民为藏住辫子,纷纷购买尖顶帽,“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B.封建伦理道德是国家主流思想 |
C.兴化农民怀念清政府统治 | D.戴西洋新潮帽成为农村的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