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元朝的高压统治 | D.科考功名的需要 |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 |
调出省 |
兵数 |
调往方向 |
1841年1月6日 |
贵州 |
1000 |
广东 |
1842年3月24日 |
甘肃 |
1000 |
浙江 |
1842年6月1日 |
山西 |
1000 |
江苏 |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
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化()
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 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 |
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 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 |
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其重要内容是举“孝廉”。132年,尚书令左雄建言改察举之制:(一)限年40岁以上才得举“孝廉”;(二)确定考试内容;(三)对有特殊才干者,不限年龄。当时顺帝予以采纳。察举制这一改革力图解决当时“孝廉”()
A.人数太多的问题 | B.徒有虚名的问题 |
C.拉帮结派的问题 | D.士人难参政的问题 |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经济援助而非军事 |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