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水蚀荒漠化 B.防治风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渍化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1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斑点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26~27题。

甲、乙、丙的地理含义是

A.甲代表岩浆岩 B.乙代表岩浆
C.丙代表沉积岩 D.乙代表沉积岩

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其中能使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9,回答24~25题。

能正确表示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层吸收了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②大气稳定,适合于飞机飞行
③上冷下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绝大部分紫外线在该层被吸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图8),回答22~23题。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土层厚度

读“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7),完成20~21题。

⑤→⑥反映的是

A.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
B.城市化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第三产业人口下降

与形成⑤→⑥反映的现象无关的原因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区与郊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