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3分)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一方。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灌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l906年)
材料二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迭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定义。
——孙中山《论三民主义》(l919年)
材料三    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 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孙中山(1923年)
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孙中山《关于建立反帝联合战线宣言》(1924年)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含义并作简要评价。(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发展。(2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基于这些认识,孙中山开始新的革命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5分)    
(4)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谈点你的认识。(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二在工业化以前,英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在家服从父兄,出嫁依附于丈夫,丈夫既是主宰者又是保护人。所以妇女完全没有财产权、订立契约权和离婚权。……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自由主义理论的不断成熟,自由主义女权运动不断得到发展……工人妇女接受了工人激进主义关于政权决定产权的理论,把本阶级及自身的屈从地位归咎于政治上的无权。……他们积极投入到争取普选权为中心的宪章运动中去。纽卡斯尔妇女组织了“纽卡斯尔妇女政治同盟”,向全国发出呼吁:“女同胞们:请你们加入我们的行列,巾助我们的父兄与丈夫,使他们和我们都从政治、肉体及精神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设菲尔德、格拉斯哥、爱丁堡和利兹等地也出现类似组织。这些组织主张不分性别,人人都有选举权,并且把妇女选举权写进宪章。……1928年,英国妇女最终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与女权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化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共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威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共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和训练人民实行不合作主义即非暴力的消极抵抗。甘地劝诫人们用家里纺的布代替进口的机制织物。这会削弱英国统治的经济基础,还会复兴乡村工业。他本人就曾系了一条土布腰带,当众操作纺车。甘地教导说,将不合作主义和抵制运动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实现地方自治。一旦印度的村民理解这些教导并按教导行事,英国统治的日子就不会长久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过了30年,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便告结束。这一意外结果的一个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影响: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所起的扰乱性影响。战争刚结束后的几年中的一系列灾害也促进了动乱……促成动乱的另一原因是战后英国奉行压制政策。甘地无疑是战后这场反英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人们对甘地褒贬不一,有的人称甘地为“印度现代国家之父”、“民族之父”,而有的人称他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结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对甘地或褒或贬的事实依据分别是什么?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即嬴政)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西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欲常赐天下之人,节是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农时。”
——唐·吴兢《贞观政要·务农》
材料三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历二世即亡而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指出秦始皇和唐太宗在个人品质上的区别。古代中国帝王个人品质对其王朝兴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除了个人品质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斯拉夫派人很有信心地预言,俄国专制制度的优越性会导致一个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旧制度的破产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
——美·斯塔里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采取的变革旧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3)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