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材料反映甘龙的政治态度是(    )

A.趋时而变 B.因循守旧
C.努力进取 D.无为而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从下表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有 (  )

项目
私人企业
官办企业
外商企业
企业数量(家)
300
315
1931
企业资本(万元)
729
1753
9782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薄弱 ④受官办和外商企业挤压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