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型题目。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
| B.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
| C.孝文帝——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
| D.王安石变法——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 B.天人感应 | C.心外无物 | D.格物致知 |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
|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
| C.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
| D.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
据《吕氏春秋通诠·知度》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称为上计。”据此,“上计制”的主要意图是
| 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 | 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 |
|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 |
《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
| A.写字的笔法艺术 | B.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
| C.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 D.古人的治史态度 |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