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
C.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 D.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
李建德在《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说:诞生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制度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判断。这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 B.资本主义工厂制度 |
C.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 D.资本主义垄断组织 |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C.民营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
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
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 | 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 |
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 | 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 |
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创刊宣言中提出“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软化”。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倡议组建革命军队 | B.呼吁进行社会革命 |
C.创建工人阶级政党 |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