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西方的一些社会主义思潮。他对此不仅倍加赞赏,并经常将其作为论证和谐社会的依据。孙中山要构建的是一个政治上实行全民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平等;经济上均衡协调发展,实行物产归公,人民均富,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思想上树立以博爱为核心,为众人服务的新道德的和谐社会。
——摘编自陈雪珍 刘焕明《孙中山对和谐社会的探求》
材料二 
 
材料三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和谐社会思潮”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思想理论成果的共同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评价孙中山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主要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种模式在经济建设中取得过成就,但其弊病和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请回答:
(1)受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苏俄分别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分析由“直接过渡”向“利用资本主义”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针对斯大林模式经济上的弊端苏联进行了哪几次改革尝试?试分析这几次尝试失败的共同原因和对苏联历史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 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3) 结合前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董仲舒和朱熹思想对儒学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4)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清朝皇帝雍正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农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实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1) 材料一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世宗(雍正帝)的观点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 材料二中雍正帝的观点是否有利于材料三中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王朝为落实雍正帝的这道谕旨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最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九卿
(一)
皇帝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工部 刑部 兵部礼部 户部吏部
(二)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二(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制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面确立起来的。
材料三(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四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人,其中雅典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
──哈蒙德《希腊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伯利克里阐述了民主制的什么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积极作用。10分
(3)依据材料二,苏格拉底对民主制的批判着眼于什么?4分
(4)材料四反映了雅典民主制还存在什么局限性。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