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
C.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倡导者 | 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
1922年初,中国共产党在《先驱》发刊词中提出,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这个“第一要务”是指
A.制定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 B.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 |
C.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 D.确立国共两党合作方针 |
某通电摘录:“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要求惩治罪魁,以谢天下。”通电所指的斗争是
A.二次革命 | B.护国运动 | C.护法运动 | D.二次护法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
B.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
“端木生涯”“端木遗风”赞扬了被称为儒商鼻祖的历史人物。他就是
A.乔致庸 | B.子贡 | C.吕不韦 | D.范蠡 |
阅读下表,其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A.国有化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 |
B.西欧各国国有化程度较高 |
C.国有化企业主要在于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 |
D.国有化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