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 A.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
| C.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 |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 B.社会环境的变化 | C.统治政策的调整 | D.主流思想的演变 |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未几;作为发明造纸术、炸药的国家但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②重视实用技术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 A.读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进步 |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
|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 )
|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 | B.与学术下移同步进行 |
| C.普遍重视礼乐的规范作用 | D.导致中国社会的分裂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