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实施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①孟良崮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早在1887年,恩格斯就警告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如果你们开始跳一场最后的大战舞,那么,在悲剧结束时你们必将垮台。下列哪些国家的历史可以佐证这一预言?
①德意志帝国②沙皇帝国③奥匈帝国④奥斯曼帝国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
瑞士著名的国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反法同盟, |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
一战中,德军参谋长毛奇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毛奇的这句话应该说于
A.马恩河战役后 | B.凡尔登战役后 |
C.索姆河战役后 | D.日德兰海战后 |
1896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130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4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对上述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
C.赢得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