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著名的国
际法学者瓦特尔在1758年发表的《国际法》中说:“均势的核心意义是妥协安排国际事务,没有一个国家能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支配他国的地位。”1907年,英国外交部在克劳备忘录中谈到:“英国的政策是维持均势,把自己的力量加在这一边或那一边,但是总是加在一边以抵制某一时期内最强大的国家或集团的政治霸权。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真理。”英国“均势”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A.参加反法同盟, | B.巴黎和会上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
| C.英法俄组成协约国 | D.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夺国联领导权 |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
| 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
|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 )。
| 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
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
|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
|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
下表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 年份 |
进口(单位:亿美元) |
出口(单位:亿美元) |
差额(单位:亿美元) |
外贸总额占GDP的比例 |
| 1951年 |
9 |
12 |
+3 |
196% |
| 1997年 |
1 436 |
1 820 |
+404 |
310% |
A.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体制改革
C.对外开放 D.出口增加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 “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 A.开放沿海城市 | B.设立经济特区 |
| C.浦东的开发、开放 |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