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使组织机构不断建立,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世界的影响更加突出。1944年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1945年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于所建国际经济组织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利于克服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的混乱状态 ②利于推动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③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 | 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 |
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 | 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 |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大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C.先进文明征服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印度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
据《中国教育报》载:“六五”(1981---1985)计划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复关谈判推动中国人积极学习外语 | B.改革开放使国人日益渴望了解世界 |
C.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 D.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相接轨 |
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纪念小型张,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
D.国家“211工程”计划开始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