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甲、乙、丙所示。
|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有用功 W有/J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 3 |
4 |
0.1 |
|
1.1 |
0.5 |
0.55 |
|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旺珍和次珍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的位置.
(1)旺珍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升高,并由 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5N;同时次珍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2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2)旺珍和次珍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了错误.请你帮助找出原因.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4)若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罗珍和丹珍用图甲所示的杠杆一起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应使甲图中的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可以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调;调平衡后,丹珍在乙图所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的_____点挂上2个钩码。
(2)如乙图,用弹簧测力计在M位置和N位置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变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
|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
|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
|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选填“相同”或“不同”)。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关系的示意图。
(1)在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小球的_________不变,让小球从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滚下,以不同的速度推动木块移动。
(2)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_____相同,就是让质量不同的小球从___________滚下。
(3)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本实验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___________法;二是转换法。就本题来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小球动能大小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下面的表格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
表1电阻R=15Ω
| 电压U(V) |
1.5 |
3 |
4.5 |
| 电流I(A) |
0.1 |
0.2 |
0.3 |
表2电压U=2V
| 电阻R(Ω) |
5 |
10 |
20 |
| 电流I(A) |
0.4 |
0.2 |
0.1 |
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结论;
分析表2数据,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