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万超,并州太原人。幼孤贫,负贩以养母,晋祖起并门,万超应募隶军籍。战累捷,稍迁军校。从李守贞讨杨光远于青州,奋勇先登,飞石中其脑,气不属者久之。开运中,从杜重威拒契丹于阳城,流矢贯手,万超拔矢复战,神色自若。以功迁肃锐指挥使。
契丹入中原,时万超以本部屯潞州,主帅张从恩将弃城归契丹,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及契丹使至,专领郡务,守恩遂无所预。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我辈垂饵虎口,苟延旦夕之命,今欲杀使,保其城。非止逃生,亦足建勋业,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遂率所部大噪入府署,杀其使,推守恩为帅,列状以闻。汉祖从其请,仍命史弘肇统兵先渡河至潞,见万超,语之曰:“得复此州,公之力也。吾欲杀守恩,以公为帅,可乎?”万超对曰:“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弘肇大奇之,表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路经泽州,刺史翟令奇坚壁拒命,万超驰至城下,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令奇乃开门迎纳。弘肇即留万超权州事,汉祖遂以为刺史。及征李守贞,以万超为行营壕砦使。河中平,拜怀州刺史。
周祖开国,从征慕容彦超,又为都壕砦使,以功授洺州团练使,预收秦、凤,改莱州。从平淮南,连移蕲、登二州,所至有善政。属有诏重均田租,前牟平令马陶,籍隶文登县,隐苗不通,命系之,将斩而后闻。陶惧遁去,由是境内肃然。
宋初,入为右武卫大将军,迁左骁卫大将军。开宝八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李万超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超应募军籍隶:隶属
B.及契丹使至,专郡务领:治理,处理
C.为先锋马步军都指挥使表:表奏
D.弘肇即留万超州事权:权衡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B.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C.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D.谕之曰今契丹北遁/天下无主并州/刘公仗大义/定中土所向风靡/后服者族/盍早图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万超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他应募参军,与敌作战多次获胜而被提拔;他跟随周祖征讨慕容彦超,平定淮南,皆有功。
B.李万超行事出于公心,忠于国家。契丹人攻入中原后,主帅张从恩临阵脱逃李万超率部怒杀契丹使者,推举王守恩为主帅,得到了上司的肯定。
C.李万超身为武将,也有辩才。途经泽州,泽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垒拒不投降,李万超在劝降翟令奇时言语得体,很有说服力,最终翟令奇打开城门归降。
D.李万超执法严明,刚正不阿。朝廷颁布诏令要求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县令不遵诏令,隐瞒庄稼收成不上报,李万超的部下逮捕了他,从此境内肃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前骁卫将军王守恩服丧私第,从恩即委以后事,遁去。
(2)“杀契丹使以推守恩,盖为社稷计尔。今若贼害于人,自取其利,非宿心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5分)
(2)当是时,楚兵冠诸侯。(4分)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乃相与共立羽为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支吾:抵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战胜则兵      罢:通“疲”,疲惫
B.故不如先秦、赵斗:使……相斗
C.立羽为上将军假:假扮
D.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营垒,军营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 (3分)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何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让……进去
B.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故:特意
C.窃大王不取也为:替
D.此亡秦之耳续:后继者 后续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交戟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B.①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献秦
C.①哙拜谢,起,立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啖之
D.①招樊哙出②人之力而敝之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了项羽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每小题2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感谢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  )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下列对送别场面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请把下列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2)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