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盖公堂记
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惧而之反:同“返”,回来
期月而百疾作期月:约定一个月的期限
B.三易医而疾愈甚:严重,厉害
老父教之曰老父:年老的父亲
C.立法制更:改变
臭味乱于外臭味:恶臭的气味
D.可见而不可致:招来

庶几复见如公者      庶几:几乎,差不多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治杀人年九十,面山而居
B.三易医疾愈甚若无罪就死地
C.立法更制,镌磨锻炼其民竭忠尽智,事其君
D.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处讲了一个庸医误人的故事,医生不能辨症施治,致使小病成了大病,病人深受其害,这个故事带有寓言的性质。
B.“昔之为国者亦然”是全文立意的关键。指出苛政、繁政扰民,则民不堪重负;与民休息,则天下安定: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C.作者在胶西做地方官,没有找到盖公的子孙、坟墓,就新建盖公堂,并且和自己的属下在那里游玩、居留,来表达对盖公的敬仰和追怀。
D.由史书没有记载盖公的逝世,作者想到得道的人可以不死,进而甚至希望自己也能一睹盖公的风采。其事未免虚无,但其情则殷殷可鉴。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师 其 言 想 见 其 为 人 庶 几 复 见 如 公 者 治 新 寝 于 黄 堂 之 北 易 其弊 陋 重 门 洞 开 尽 城 之 南 北 相 望 如 引 绳 名 之 曰 盖 公 堂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
②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①,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黄中内润: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则亩益三斗益:增加
C.为首为讳乎首:头领
D.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世祖引允与论刑政
B.复何忧哉何其不直
C.悉以授民黑子以览等为亲己
D.黑子请计于允曰遂绝于允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但他犯了受贿之罪,被世祖发觉。高允认为如果翟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杀人如不能举②沛公起如厕
B.①刑人如恐不胜 ②沛公不胜杯杓
C.①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①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下列句子中,“且”理解为“那么”的一项是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从句式的角度判断,不同的一项是

A.今日之事何如? 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 D.为之奈何?

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③,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焉:兼词,于之。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独:副词,竟然。
C.得泉焉,又买居之居:居住。
D.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牢笼:包罗,囊括。

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说明愚溪“见辱于愚”原因的的一组是 ()
①嘉木异石错置②其流甚下③峻急多坻石④善鉴万类⑤幽邃浅狭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篇写“愚”,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B.“愚溪”三易其名,称“冉溪”是以居者姓氏为之命名,称“染溪”是以 溪水功用为之命名,作者称其为“愚溪”则是以居者性格特点为之命名。
C.宁武子在无路可走时佯愚,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来不提相反的见解,貌似愚蠢,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
D.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为一体。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飕。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曲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衽采药,决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西京(洛阳)御史台,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延凉飕延:迎取
B.所病者,学之未至病:担忧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借取
D.虽推以与人推:推广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独乐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①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②沼北横屋六楹,厚其牖茨,以御烈日
③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
④每种止植二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⑤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
⑥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孟子、孔子的语句,意在说明“王公大人之乐”“圣贤之乐”是高尚的,而作者自己的“独乐”是迂腐庸俗的。
B.本文记述了独乐园的布局,既有方位介绍,又有形状描摹,并依据区域的景观特点或功能命名,突出了“独乐园”命名之寓意。
C.作者在此小园中悠闲自得,生活内容丰富,时而在“读书堂”思考事理,时而在庭院中钓鱼灌花、登高望远,其乐胜于园外之乐。
D.作者以问答形式说明自己并非不想推己于人,而是别人不肯同此乐,所以才独享其乐,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