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愿得之谒:请。
B.秦王必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
C.计不知所出耳顾:顾虑。
D.臣左手其袖把:把握,抓住。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丹恐惧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A.晋函陵,秦军氾南 B.缒而出,见秦伯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皆戮没谁大王为此计者
B.樊将军穷困来归丹其无礼于晋
C.秦遇将军,可谓深矣今人有大功而击
D.而右手揕胸吾还也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译: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他以扑萤往晡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梅花草堂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朱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日,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书。觇之,不识其字。固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何得见?”固曰:“然则何出也?”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主生人之事,可不行其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后嗣。迩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妇三岁耳。年十七,当入君门。”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固曰:“可见乎?”曰:“妪陈姓,常抱之来卖菜于是。能随我行,当示君。”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书揭囊而行,固逐之,入米市。有眇妪抱三岁女来,敝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杀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杀乎?”老人遂隐。固磨一小刀,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杀彼女,赐汝万钱。”奴曰:“诺。”明日,袖刀入菜市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奔走获免。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间耳。”后来婚终不遂。
又十四年,以父荫,参相州君,刺史王泰摄司户掾,专鞫狱,以为能,因妻以女,可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固称惬之极。然其眉间常贴一花钿,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岁余,固逼问之,妻澘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其女也。畴昔父曾宰宋城,终其官。时妾在襁褓,母兄次殁。唯一庄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陈氏怜,不忍暂弃。三岁时,抱行市中,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间,叔从事卢龙,遂得在左右,以为女嫁君耳。”固曰:“陈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因尽言之,相敬愈极。后生男鲲,为雁门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知阴骘之定,不可变也。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向月书    简:检视,翻阅 B.君妇三岁耳适:旧时指女子出嫁 
C.此绳一系,终不可  逭:逃避 D.刺史王泰摄司户掾俾:使,让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于店西龙兴寺门况修短随化,终于尽
B.固求之意切,且往焉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固称惬极固一世雄也
D.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韦固为了延续香火,希望趁早娶妻成家,生儿育女,扩大子嗣,但终因其姻缘冥冥之中自有天定,而多年求亲未果。
B.为了商议与清河潘司马之女的求亲之事,韦固与月下老人约定于店西龙兴寺门,但老人却认为韦固命定的妻室另有其人,没必要再去潘司马府上了。
C.韦固对自己宿命中的妻子十分不满,决定派人行刺,杀掉那个卖菜的女子,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杀手却只是刺伤了她的眉心。
D.多年后,韦固娶了刺史王泰之女为妻,恩爱非常,后来却发现妻子竟然是十四年前自己派人刺杀未遂的女子,大为感慨,道出当年原委后,这段命中注定的姻缘终于得以证实。

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杀乎?
译文:

②明日,袖刀入菜市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奔走获免。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云南,滇国也。汉武帝时始置益州郡。蜀汉置云南郡。隋置昆州,唐仍之。后为南诏蒙氏所据,改鄯阐府。历郑、赵、杨三氏,至大理段氏,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遂世其地。元初,置鄯阐万户府。既改置中庆路,封子忽哥为云南王镇之,仍录段氏子孙守其土。忽哥死,其子嗣封为梁王。自沐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每下片楮,诸番部具威仪出郭叩迎,盥而后启,曰:“此令旨也。”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每大征伐,辄以征南将军印授之,沐氏未尝不在行间。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孝宗以为然,许之。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诸土司之进止予夺,皆咨禀。会张献忠死,其部将孙可望率余众由遵义入黔,称黔国焦夫人弟来复仇。民久困沙兵,喜其来,迎之。定洲解楚雄围,迎战于草泥关,大败,遁阿迷。可望破曲靖及交水,俱屠之。遂由陆凉、宜良入云南城,分遣李定国徇迤东诸府。而可望自率兵西出,畏知御于启明桥,兵败,被执。可望闻其名,不杀,语之曰:“吾与尔共讨贼,何如?”畏知要以三事:“不用献忠伪号,不杀百姓,不掳妇女,吾从尔。”可望皆许之。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始定洲归,屯兵洱革龙,且借安南援自固。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定国既至,定洲土目杨嘉方迎定洲就其营宴。定国侦知之,率兵围营,相拒数日,乃出降。遂械定洲及妻万氏数百人回云南,剥其皮市中。可望遂据滇,而天波卒走死于缅甸。
(节选自《明史·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云南土司传》)
【注】①西平:在今云南、贵州交界一带,现在的云南镇雄及贵州威宁县境内。②黔国公、西平侯:皆沐英的封爵。因珍兽云南有功,封黔国公;1376年(明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沐英一支后裔袭封黔国公,另一支袭封西平侯。③沙兵:沙定州之父沙源,时号沙兵。④畏知:金沧副使杨畏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置昆州,唐仍之仍:因袭
B.以高智升领鄯阐牧领:统领
C.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故事:旧例
D.畏知要以三事要:约定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B.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C.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D.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供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被南诏蒙氏占领后,经历了郑氏、赵氏、杨氏曰大家族的统治,到大理的段氏时,段氏便世袭该地。
B.沐英每次一下小令,各番人部落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到城郭外叩头迎接,浇水洗手之后才启开来看,沐氏家庭也都能继承沐英的功名。
C.孝宗皇帝认为守臣言之有理,便答应封沐英的后代为黔国公。从此以后,沐氏家族佩公爵印符,各土司的进退予夺,都要向他们咨询禀报。
D.此时正逢张献忠死亡,他的部将孙可望率领余众从遵义进入贵州,声称自己是黔国焦夫人的弟弟前来报仇。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折箭相誓,乃以书谕天波如畏知言,天波亦来归。
(2)会可望与定国不协,声其罪,杖之百,责以取定洲自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上运使孙司谏①书
王安石
伏见阁下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窃以为过矣。海旁之盐,虽日杀人而禁之,势不止也。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无赖奸人将乘此势,于海旁渔业之地搔动艚户,使不得成其业。艚户失业,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此不可不以为虑也。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方今田桑之家,尤不可时得者,钱也。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又 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鞭械吏民,使之出钱,以应捕盐之购,又非所以为政也。且吏治宜何所师法也?必曰古之君子。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以失百姓之心,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然者也。购将安出哉?出于吏之家而已,吏固多贫而无有也;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安有仁人在上,而令下有失职之民乎?在上之仁人有所为,则世辄指以为师,故不可不慎也。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窃独为阁下惜此也。循今之法而无所变,有何不可,而必欲重之乎?今阁下为之,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虽然,阁下亦过矣,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今之时,士之在下者,浸渍成俗,苟以顺从为得,而上之人亦往往憎人之言,言有忤己者,辄怒而不听之。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而上不得闻其过,恣所欲为。伏惟留思而幸听之。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孙司谏:指两浙转运使孙甫,当时他正担任右司谏一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重诱之使相辅告,则州县之狱必蕃:繁多,众多。
B.则必有合而为盗,杀以相仇者贼:伤害,杀害。
C.又其间必有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扞:触犯,抵触。
D.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道路。

下列备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直二百千而己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则其问必有鬻田以应责者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其与抱薪救火何异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②其制稍异于前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购人捕盐”弊端的一组是()
①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
②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
③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
④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
⑤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
⑥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孙司谏为了杜绝私盐,想通过由百姓出资、官府悬赏的方式来抓捕私自采盐的人,王安石写信认为此举不当。
B.王安石明确指出,征集钱财来悬赏,费用最终必定落到大户的头上,会导致他们破产失业甚至聚众为盗,应该谨慎行事。
C.王安石认为孙司谏购人捕盐尽管是为了解决公家之用不足的问题,但是为政还是应该效仿古之君子,并遵循现行之法。
D.王安石所论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深刻,富有层次性,且无低眉折腰之态,语言直率,念度恳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
(2)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
(3)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寤,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入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千秋曰:“唯将军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大感,召见千秋寤:明晓
B.见上连年治太子狱:案件
C.朕之不,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德:恩德
D.未闻九卿、廷尉有所也鞫:审问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
①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②公独明其不然
③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 ④劝上施恩惠,缓刑罚
⑤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 ⑥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千秋为人敦厚,敢于直言。他在担任护卫汉高祖陵寝郎官期间,恰遇卫太子受江充谗害而败亡,事情过了很久,仍没有放弃上呈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
B.车千秋“特以一言寤意”而取相封侯。皇上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C.车千秋处事智谋,居位尽责。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就借祝寿机会宽解皇上;还经常赞颂皇上的美德,劝皇上广施恩惠,减缓刑罚,怡养精神。
D.车千秋位居丞相,顾全大局。武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朝政全部由大将军霍光决断,他对此始终没有发表异议,因此很被霍光敬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5分)
(2)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