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到了下半天,人客更多了,事情也更繁了,瞻前不能顾后,正在着急,只见一个小丫头跑来了:“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凤姐听了这话……嗓子里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
凤姐为何事而忙乱?为什么气急吐血?请简述相关情节。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的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他们用什么“办法”处理这件事?请简述。
选答第( )题
答: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家》中觉新和梅爱情悲剧的主要内容。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小说七十四回,着重写了晴雯、探春对这次抄检的态度。请依据下面两处描写,简析这两个人物在这次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鲜明。
(1)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倒,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2)探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在孔子的言论中,朋友分为几种,标准是什么,请根据下文分析。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论语》)
(2)请你谈谈下面画横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当大卫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只能掩面而泣,不敢来解救他。只有他的忠心耿耿的中年女仆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我好像心头挖掉了一块肉,她就补在那块地方,我的心又长好了,把她包在里面了。”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第( )题 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有子强调的“和为贵”与孔子强调的“和而不同”内涵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乙
(2)有人认为主张“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瘟不火,“执其两端用其中”;是“各打五十大板”——均等受罚,息事宁人。你以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①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②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③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孟子·尽心下》14)
【注】①穿逾:穿穴逾墙(行窃)。②尔汝:轻贱之称。③餂(tiǎn):探取,取利。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性本善,恻隐羞恶之心都是人的本心所围有的,所以会有所不忍和有所不为,这是仁义的发端。 |
| B.人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还能忍耐下去并坚持去做,就可达到仁义的境界。 |
| C.“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无受尔汝之实”都只是人的善端,必须加以扩充,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
| D.用沉默的手段来探取对方隐藏于心的东西,从而获得好处,这种做法和人所共见的小偷行为一样的可耻。 |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言语(说话)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