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经考虑过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在可行性论证中,发现建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
请结合材料分析“小鱼胜大坝”的故事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智慧?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W市政府把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工程,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为落实这一目标,该市政府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并组织干部深入实践,倾听百姓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回答,W市政府是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
2012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也是我国“城市无车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关爱城市,绿色出行”。芜湖市在这一天正式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广大市民绿色出行,并在部分路段设立了社会车辆禁行区。对此,绝大多数市民能自觉遵守市政府相关规定,保证“无车日”活动顺利进行,履行了市民应尽的义务;可也有人说,“开车上路是我的权利”。
请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012年7月24日,一场暴雨突袭北京。在那个暴雨倾盆的夜晚,发生了太多太多感人的事情。在暴雨面前,公安、消防、排水、环卫等公职人员坚守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着一个道理,坚守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在帮助五十余人脱离险境后,李方洪所长倒下了;东城区广渠门桥下,随着一名交警的呐喊“谁来帮忙拉一把”,几十名市民冲上去,把住绳子,随着武警的指挥口号,把一辆辆被大水淹没的车辆拉了上来;排水职工在暴雨中站在下水井旁,用身体警示行人和车辆;环卫工人不惜趴在地上把整个身体浸在半米深的水中清理排水口杂物;154名农民工积极主动参与救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描绘着人世间“最美”的画卷。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弘扬“最美”精神,培育文明风尚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我国大力弘扬“最美”精神的原因。
2012年9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我们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适应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加快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实现教育公平的认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