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雹是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气象学上把粒径超过5毫米的半透明冰珠叫做冰雹,不少地区称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它是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从1959~2005年北京大兴地区共降雹117次,平均每年2.5个雹日,属北京地区降雹次较少的地区。表一为北京大兴区1959年~2005年各月降雹次数统计表。
表一
月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合计 |
降雹次数 |
0 |
0 |
1 |
4 |
20 |
47 |
21 |
17 |
7 |
0 |
0 |
0 |
117 |
占总次数比重(%) |
0 |
0 |
0.9 |
3.4 |
17.1 |
40.2 |
17.9 |
14.5 |
6.0 |
0 |
0 |
0 |
100 |
(1)简述北京大兴地区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
(2)简析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带的危害。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第一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自然增长率,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状态。
(2)目前中国人口增长处在图中的阶段;这个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
(3)人口低速增长阶段为图中的第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目前国和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已进入这个阶段。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科学家研究认为,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
气体导致的效应有关。
(2)图中表明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与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据图回答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与温室气体含量呈相关关系。
(3)对全球气温升高影响最大的两种温室气体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 B.二氧化碳和甲烷
C.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和甲烷
(4)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5)全球气候变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下列地理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将其序号填入图中。
①海水膨胀②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③森林大量减少④两极冰川融化 ⑤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⑥海平面上升⑦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6)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带来的影响是:。
下图为“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洋流名称:
①②
③④
(2)甲处是渔场,它形成的原因是。
(3)若只考虑顺风条件,轮船从A城驶往B城时借助于风。
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3)受天气系统①影响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5)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且为(冷或暖)锋。该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天气。
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2)图中表示的节气是,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3)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最先看到日出的是;河道右岸淤积较严重的是。
(4)这天,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
(5)图中地方时是12点的是和,B地的地方时是点,C地此时正值日出还是日落?。
(6)图中A地位于五带中的带,该地阳光照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一年中有一次阳光直射
C.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 D.无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7)此日后3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双项选择)
A.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D.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