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 此装置必须放在 的环境中。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 实验前乙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 。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
(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该怎样改进? 。
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
试管 |
物质 |
温度 |
时间 |
碘液 |
现象 |
A |
馒头碎屑+清水 |
37℃ |
3分钟 |
加 |
? |
B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1分钟 |
加 |
变蓝 |
C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2分钟 |
加 |
部分变蓝 |
D |
馒头碎屑+唾液 |
37℃ |
3分钟 |
加 |
不变蓝 |
(1)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D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和D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狼吞虎咽B.细嚼慢咽
分析下面所示实验和下表数据:
气体成分 |
环境中的气体(%) |
呼出的气体(%) |
氮气 |
78 |
78 |
氧气 |
21 |
16 |
二氧化碳 |
0.03 |
4 |
水 |
0.07 |
1.1 |
其他气体 |
0.9 |
0.9 |
如上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一下。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是变浑浊。
(1)甲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空气中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中的该气体含量较多。
(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进入了血液与结合,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下图A、B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
(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 。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试管。
(3)B试管的作用是。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 开始。
在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关闭开关,并放黑暗处48小时后,将a、b联通,打开开关,轻压塑料袋,排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体内的进行
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2)紧接着,再关闭开关,将上述罩塑料袋的植物光照一会儿,发现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这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植物的根毛吸收后,再依次经根的区、茎、叶柄、叶脉内的自下往上运输,最后通过由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填“打开”或“关闭”)散失在袋内空气中而完成。待光照3-4小时后,发现塑料袋中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绿色植物作用时,吸收气体后转化的气体是。
如下图所示:将一棵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不含叶绿素)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软木片在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株移到阳光下。光照4 — 5小时后,将选择的叶片摘下,去掉软木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加数滴碘液。试回答:
(1)A处颜色,原因是,从而说明了。
(2)B处颜色,原因是 。
(3)C处(天竺葵原来银边部分)没有变蓝,说明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
(4)该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和,其产物是。
(5)上述实验进行黑暗处理的目的是,用酒精脱色处理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