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证明一瓶无色液体是纯水,可靠的实验方法是
A.测得其pH=7 | B.电解时得到H2与O2的体积比为2:1 |
C.遇钠生成氢气 | D.1.01× 105Pa时沸点为100℃ |
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 ![]() |
C.含有0.1 mol![]() |
D.室温下,PH=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存在:Na+、Fe3+、NO3-、SO42- |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氯气、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 |
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I-可能大量共存 |
C.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D.Fe(NO3)2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会变黄色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NA个氮原子的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
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A |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
D.1 mo1 Na2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了2 NA个电子 |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与社会、生活、科研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燃煤发电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
B.天然气、煤气大量泄漏遇到明火会爆炸 |
C.利用化学反应可实现12C到14C的转化 |
D.晶体硅可用于光伏发电、制造芯片 |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xC(g) △H<0,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l,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2,反应开始2 min内VB=0.1mol·L-1·min-1
B.t1时是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C.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c(C),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
D.t3时可能是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t4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c (B)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