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题共8分)炔烃与羰基化合物在强碱性条件下于乙醚中发生反应,可得到炔醇,反应原理为:

以下合成路线是某化工厂生产流程的一部分: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43.写出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44.有关C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45.经测定,E的分子结构与天然橡胶结构相同,写出D的名称(系统命名)             
46.⑤的反应类型是           ;B的结构简式是            
47.写出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2)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为________。
(3)表示的是(写粒子符号)________。
(4)写出一个由1、7、17号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A、B、C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C的单质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2(s)+2I2(g)TaI4(g)+S2(g) ΔH>0(I)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若K=1,向某恒容容器中加入1 mol I2(g)和足量TaS2(s),I2(g)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反应(Ⅰ)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2粉末和少量I2(g),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TaS2晶体,则温度T1________T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做法是将钢样中的硫转化成H2SO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时,H2SO3HSO3-+H的电离常数Ka=1×10-2mol·L-1,则该温度下NaHSO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________mol·L-1,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O3(g)=IO(aq)+O2(g)ΔH1
②IO(aq)+H(g)=HOI(aq)ΔH2
③HOI(aq)+I(aq)+H(aq)=I2(aq)+H2O(l)ΔH3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热ΔH=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 I3-(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
(3)为探究Fe2对O3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1),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2和下表。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pH
反应前pH
第1组
O3+I
5.2
11.0
第2组
O3+I+Fe2
5.2
4.1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图1中的A为_______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 s后,I3-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__。
A.c(H)减小
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4)据图2,计算3~18 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 mol 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A(g) B(g)+C(g) ΔH=+85.1 kJ·mol-1
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h
0
1
2
4
8
16
20
25
30

4.91
5.58
6.32
7.31
8.54
9.50
9.52
9.53
9.53


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a(A)的表达式为________,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________mol,n(A)=________mol。
②下表为反应物A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计算:a=________。

反应时间t/h
0
4
8
16
c(A)/(mol·L-1)
0.10
a
0.026
0.0065


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c(A)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 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________mol·L-1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