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1978~ 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
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D.劳动力日趋紧缺 |
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
A.四川 | B.贵州 |
C.安徽 | D.浙江 |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7-8题。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c-d-b | B.a-d-b-c | C.c-d-b-a | D.d-b-c-a |
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
图4和图5是我国某县2009年农业发展的部分基本数据。读图完成5-6题。若图4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9年农产品产值构成(其中a为表示花卉,b表示果蔬,c表示粮食)。则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水源 | C.市场和交通 | D.政策和劳动力 |
若图4中M为该县目前农业用地的比重(a为花卉用地,b为果蔬用地,c为粮食用地),图5为该县今后的农业土地规划。据此判断,该县今后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是()
A.粮食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B.花卉种植用地比重上升 |
C.蔬菜水果种植用地面积增加 | D.冻结城市建设用地 |
读 “北极地区图”,回答3、4题。北冰洋沿岸各国纷纷对北冰洋地区进行深海探测,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有利于各国沿海滩涂的开发 |
B.寻找人类失落的文明 |
C.该区域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
D.探测海水深度,填海造陆 |
A半岛多峡湾,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 B.板块活动 | C.冰川侵蚀作用 | D.地壳运动 |
温室效应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即随着全球变暖,气温的上升,增加的云量,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和反射,从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球逐渐变暗。阅读上述材料、图l和图2,完成l-2题。图l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作用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2是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8℃ | B.10℃ | C.12℃ | D.25℃ |
读某地太阳高度最大日的太阳视运动图,回答11题。
该地当日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为北京时间为21:20,该地的经纬度是()
A.(20°E,32°N) |
B.(20°E,32°S) |
C.(20°W,32°N) |
D.(20°W,32°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