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聚焦校园新闻角
两会盘点
当前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
铸民族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谈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来全面深化改革,请说出改革的重要意义?
(2)请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你对“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认识。
(3)“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确立,熔铸了怎样的“民族魂”?
(4)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 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我校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下面是学校宣传窗中的两幅图画:
图1
图2
(1)图1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我们所学的许多知识,请列出一个。
友情提示:“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2)请从图1“社会主义荣辱观”中选出一条内容作为图2的标题。
同学们参与荣辱观教育活动的热情很高,班干部决定就图2的内容召开主题班会,请为班会收集身边学习、生活中体现“荣”与“耻”的例子,并指出其意义或危害。
小事见“荣”的例子:
意义:
小事见“耻”的例子:
危害:
(3)请你谈谈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国家和个人有什么意义。
在时事课上,小明给同学们播报了两则时事材料:
材料一: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的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材料二:2010年春节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来到山东济宁、菏泽农村,和乡亲们一起共度佳节。温总理说:“村子富了,乡风要更好。人富了,更要团结。这样社会就和谐。”
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
(1)如何“让农村孩子能上学”?
(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怎样才能做到“村子富了,乡风要更好”?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培根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如此排场”
“真焉?假焉?”
(1)两幅漫画分别抨击了什么社会现象?为此,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
(2)在全社会开展类似上述道德教育活动,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2008年5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决定,在全国开展支援灾区全民节约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减少会议、接待、差旅和公车使用支出,压缩出国团组。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暂停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
某班级深感当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学生当中“艰苦奋斗”的意识正在逐渐淡漠,于是决定召开一个关于艰苦奋斗的“实话实说”座谈会,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活动。
(1)座谈会将让每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关于艰苦奋斗的格言或者故事,请你准备一个。
(2)座谈会将请大家说出在现实生活中与艰苦奋斗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请你说出三个。
(3)同学们将就现实生活中这些不良现象的危害进行分析,你的观点是什么?
(4)最后,同学们要表明对艰苦奋斗的态度和立场,你认为你应该怎样做?
小明考上大学了,家里人也十分高兴。这不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给他张罗着买些学习和生活用品。可是爸爸妈妈买的这些东西显然不合小明的“胃口”。这不买球鞋时,妈妈选了一双80元钱左右的,可是小明却相中了一双“乔丹”牌球鞋,价格是345元。妈妈说:“太贵了,我看这双就不错,才80多块钱”。小明说:“买就买好的,我们又不是买不起”。小明还要买Mp3、手机……妈妈不高兴了:“不是买得起买不起的问题,而是应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小明一撇嘴:“都什么年代了,还艰苦奋斗,妈妈您的思想早过时了”。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