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在胰岛 B细胞中,将胰岛素原分子的 C段切除后加工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并包裹在囊泡中的过程。胰岛素和 C段肽链在从胰岛 B细胞排出前,一直储存在此囊泡中。该过程发生的场所应是
| A.核糖体 | B.细胞核 | C.高尔基体 | D.细胞质基质 |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 A.间期 | B.中期 | C.后期 | D.末期 |
下图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A、a)和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
B.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 1
D.若Ⅲ 3与Ⅲ 7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
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点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着丝点分裂会导致DNA数目加倍 |
| B.此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 C.此时细胞的每个核DNA分子中都有一条链是在间期合成的 |
| D.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该生物体细胞的两倍 |
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
| A.男孩、男孩 | B.女孩、女孩 |
| C.男孩、女孩 | D.女孩、男孩 |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组合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 抗病红种皮 |
抗病白种皮 |
感病红种皮 |
感病白种皮 |
||
| 一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 二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 三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