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的一些方法。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③过程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和胚胎移植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为了使胚胎移植能成功,需要对代孕母牛进行_____________处理,使之与供体的生理状况保持相同。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若要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细胞的染色体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为某高等动物同一器官内细胞分裂图像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1的_______细胞与图2中AB段对应,BC段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2)图2中丙细胞对应图2的_____段,图2中可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段。
(3)若该动物雌雄交配后产下多个子代,各子代之间及子代与亲本间性状差异很大,变异主要发生在图2的_____段,可能与图l中的_____细胞所处时期的变化有关。
(4)曲线HI段也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到本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时期,但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不会恢复至n,原因是__________。某同学认为图中甲、乙、丙三个细胞可由同一细胞连续分裂产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

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研究植物生理活动的常用实验材料。小球藻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在线粒体中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研究人员利用含大量氮、磷的沼液培养小球藻,进行“去除CO2低碳研究”。右图为持续通入CO2浓度为1.5%的空气下(其他条件适宜),CO2去除率与小球藻相对密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1)Rubisco酶的存在场所为__________,其“两面性”与酶的_________(特性)相矛盾。光呼吸过程的产物除CO2的外还有__________(物质)
(2)确定小球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磷被小球藻吸收后用于合成_______(至少答两项)等物质而影响光合作用。
(3)小球藻去除C02的最佳时段是_______。第8天后C02去除率下降的最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正常生长小球藻代谢的影响(其他条件均为最适状态),曲线A、B分别为小球藻的真正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①图甲中表示真正光合速率的是_______(选填“曲线A”或“曲线B”)。在40℃以后两曲线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②结合图甲,图乙中小球藻CO2吸收的相对量是在温度为_______时测宗的。图乙中与图甲的两曲线交点含义相同的点是_______,此时小球藻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

图1为某动物肌细胞的部分物质转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l)图中为细胞膜的________(选填“显微”或“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水环境中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的原因是 。图中Na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2)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 ,据图推测钠钾泵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有:①协助Na、K跨膜运输;②
(3)癌细胞和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肌细胞的若干倍。图2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

①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可参与细胞呼吸,也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 作为DNA复制的原料。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方式为 ,且与正常细胞相比,④过程明显增强,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②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 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影响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____(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如图为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其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EcoRⅠ(0.7Kb)、PvuⅠ(0.8Kb)等为限制酶及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之间的距离。已知1kb=1000个碱基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片段D为目的基因中的某一片段,则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图中能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最理想的质粒是______________ (填A/B/C),请据图分析,其他两种质粒一般不能作为运载体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EcoR I完全酶切目的基因和质粒B形成的重组质粒,并进行电泳观察,可出现长度分别为1.1kb和______________kb的两个片段,或者长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的两个片段。(重组质粒上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与EcoR I的识别位点之间的碱基对忽略不计)。
(4)将分别用限制酶PvuⅠ切开的质粒B溶液与目的基因溶液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连接后,进行大肠杆菌受体细胞导入操作,之后,受体细胞的类型(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R或敏感性S,蓝白代表菌落颜色)包含______________ (多选)。
A.ApR、蓝色 B.ApR、白色 C.ApS、蓝色 D.ApS、白色
(5)动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A.受精卵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达
B.受精卵可发育成动物个体
C.受精卵基因组更易接受DNA的插入
D.受精卵尺寸较大,便于DNA导入操作

现在种植的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粗山羊草三种野生植物经过远缘杂交,历经9000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种植而形成的。图1为小麦进化历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其中①﹣④表示育种过程。一粒小麦的产量低,二粒小麦的产量比一粒小麦高,但其面粉不能发面;普通小麦产量高,且其面粉可以发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种F2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普通小麦的面粉可以发面,其相关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物种。
(2)一粒小麦、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多样性,由一粒小麦进化到普通小麦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外在因素是___________。
(3)①﹣④的育种过程中,相同的过程是___________。图2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实验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