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中,甲是用绳和木棍体验“滑轮组”威力的装置;乙是正在旋转着升降的滚摆;丙是用于“探究水和沙子吸热升温的属性”的装置:
(1)图甲证明了 ;
(2)图乙说明了 ;
(3)图丙的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物质 。
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干电池,标有“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 、 、 的定值电阻。
(1)小明连接了下面的电路,其中有一条导线连接有误,请将连接错误的导线打“ ”并画出正确连线。
(2)排除故障后,小明将 定值电阻连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 (选填 ”或“ ”)端,再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定值,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示数为 。
(3)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 的定值电阻,分别把它换成 、 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不变,分别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阻 |
5 |
10 |
20 |
电流 |
0.2 |
0.1 |
(4)由数据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5)小明想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定值电阻 测未知电阻 的阻值,于是他和同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闭合 、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②闭合 、断开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③求未知电阻 的表达式为: 。(用 、 、 表示)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此实验是根据 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 ,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在图甲、图乙实验中,假如把木板换成海绵,拿掉弹簧测力计,会发现 (选填“甲”或“乙”)图中海绵凹陷得更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 有关。
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 和 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 和像距 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物距 |
3.39 |
5.11 |
6.39 |
像距 |
5.22 |
6.51 |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对冰加热,冰化成水直至沸腾,这一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1)冰的熔化过程是 段,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
(2)冰升温比水 (选填“快”或“慢”),这是因为 。
小艳同学在测量定值电阻 (大约几十欧)实验中,实验室只有如下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定值电阻 、两个电压表 和 、滑动变阻器。
她设计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物理孙老师检查后,认为不完整。
(1)请你将正确完整的电路图画出来;
(2)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应滑至 (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或“任意位置”);
(3)她经过这次实验后,自己进一步设计出没有电压表,只有两个电流表的实验电路图三个(如图2所示),若已知电流表 的电阻,你认为 种设计测量更精确(选填“ ”或“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