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图中同时出现B、b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______(填数字)。
(3)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__,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______,图丙中Ⅱ→I,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___段的变化。
(4)现有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___________段。如果用洋葱根尖做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
-淀粉酶 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 。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 。
(2 )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
(3 )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
(4 )用凝胶色谱法分离
一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 。
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运送到全身各处。下丘脑中的靶细胞通过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
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
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组别 |
处理措施 |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
1 |
正常小鼠与A 小鼠连体共生 |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 小鼠无变化 |
2 |
正常小鼠与B 小鼠连体共生 |
正常小鼠无变化,B 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
3 |
A 小鼠与B 小鼠连体共生 |
A 小鼠无变化,B 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 |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
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
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
②为排除手术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的对照实验。
将玉米的
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的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2 )
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3 )光照强度低于 8×102
-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为10~14×102
-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
(4 )分析图中信息,
酶所起的作用是;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环境中。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一】
研究背景:某植物的种子自植株开花后60天开始逐渐成熟,至开花后8l天完全成熟。
研究目的:研究该植物不同成熟度种子自然干燥不同天数后的发芽率差异。
材料准备:
(1).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为测种子发芽率而准备实验材料的合理方案是实验过程:
(2).按照方案准备好种子后,将种子合理分组并发芽。下列不属于实验时需控制的因素是。
A. | 每组种子的数量 | B. | 发芽的温度和湿度 | C. | 发芽时的光照 | D. | 芽的长度 |
数据采集及处理:
(3).将实验数据绘制成下图,则该直角坐标系的横坐标名称是,纵坐标名称是
【实验二】
研究背景:该植物种子春播萌发后,对缺水环境很敏感,遇干旱后表现为胚根萎缩甚至脱落,发芽停止。
研究目的:对发芽不同天数的种子,干旱处理后再补水,通过比较干旱前后胚根的生长能力,研究发芽不同天数种子的耐旱能力,以便于指导农业灌溉。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一的结果,选取最佳发芽率的种子。
实验过程:
(4).此实验宜将种子固定在直立玻璃板上发芽,而不是用培养皿发芽的主要原因是
(5).下列①~④为实验步骤:
①将种子固定在直立玻璃板上②干燥脱水4天(模拟春播干旱)
③种子发芽不同天数④测量发芽不同天数的胚根长度等
使用实验步骤①~④(步骤可重复使用),针对研究目的,用实验步骤的编号写出合理的实验流程。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显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
)在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其中,Ⅱ-9不携带致病基因,Ⅲ-14是女性。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Ⅲ-14的基因型是。
(2).除患者外,Ⅲ-13的直系血亲中,携带有甲病基因的是。
下图显示Ⅲ-14细胞内9号染色体及其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的变化。
、
、
、
、
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中
控制乙病,乙病为显性遗传病。
(3).上图甲表示的过程显示9号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异,这种结构变异的类型是。图22乙的过程①中,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有(多选)。
A. |
螺旋化 |
B. |
交换 |
C. |
联会 |
D. |
自由组合 |
(4).下列对甲病和乙病致病基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 |
两者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
B. |
各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
C. |
两者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 |
D. |
致病基因仅由母亲传递 |
(5).Ⅲ-14与健康的Ⅲ-13生育一个患甲乙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