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酶、激素、抗体、载体蛋白等与蛋白质、脂质的关系概念图,其中a、b、c、d、e、f分别表示
| A.脂质、激素、抗体、蛋白质、载体蛋白、酶 |
| B.酶、激素、载体蛋白、蛋白质、抗体、脂质 |
| C.蛋白质、酶、激素、脂质、载体蛋白、抗体 |
| D.载体蛋白、抗体、蛋白质、激素、酶、脂质 |
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
|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
| 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 |
|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
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 B.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 |
| C.具有生殖隔离的两个物种未必存在地理隔离 |
| 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 |
|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
|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 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产生气体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气体的过程都有水的参与 |
| B.产生气体的过程都会产生ATP |
| C.产生气体的过程都受温度的影响 |
| D.产生气体的过程都与生物膜有关 |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屠呦呦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另两位科学家发现了阿维菌素(从一类气生性腐生放线菌中提取)。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从而损失大量细胞质而死亡。从上述论述中,不能得出的是
| A.青蒿素作用的靶细胞是食物泡膜 |
| B.提取阿维菌素的菌株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 C.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
| D.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