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开天辟地的大事。某班级围绕这两件事开展了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的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1)写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及历史意义。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请回答: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方式三:赏乐学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3)举一例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战役。请你为同学们再推荐一首抗日歌曲。(写出歌曲名称)
方式四:识物学史
(4)标语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两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1)材料中所指的“旧政治制度”是什么?
(2)“新政治制度”指什么?在英国、法国各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哪一部文件为本国“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A图B
(1)图A图B别是哪个遗址先民居住的房屋?这两处遗址位于哪里?
(2)请你分析,为什么同一时代的房屋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3)这两处遗址的居民分别种植哪种粮食作物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随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的两个事例。(3分)
材料三……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2)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元朝哪一制度的评价?当时元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 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为了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读史明智。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中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的主题。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3)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有招来“四海之宝”之意。请你说说早在南宋时政府就采取什么政策招来“四海之宝”?当时主要港口城市有哪些?(写出两个)政府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4 )如果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宋代发明的科技成就,请你推荐两件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发明。
(5)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宋代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据此回答:
(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的标志性成就,请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
(2)棉布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始于哪一朝代谁的重大革新?
(3)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什么?与科技繁荣相辉映,明清小说中讲“神魔之争”的是哪部作品?
(4)“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试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