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99年,当大英帝国的地位受到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的战争)挑战时,甘地自愿服务组织了一个志愿战地救援队……1906年,面临祖鲁人(南部非洲民族之一)的叛乱,甘地再次组织担架队,服务直到叛乱被平息……1914年,英国与德国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甘地在伦敦又招募了一支志愿救护车队……。甘地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的竭诚奔走,是相信,凭借着这样的付出,能够为印度同胞在帝国中赢得一种完全平等地位。
——凯瑟琳·布什《甘地》
材料二 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则贾利安瓦拉巴格广场,聚集着锡克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戴尔将军(英国军官)带着五十个士兵进入广场架起机枪,在事先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人群开枪扫射,379人中弹身亡,1137人受伤,……,甘地退还了两枚在布尔战争中获得的不列颠荣誉勋章,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 1930年3月12日,61岁的圣雄甘地率领78名非暴力运动积极分子,从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徒步到丹迪游行,游行共持续25天,行程达388公里,……当甘地长途跋涉到达海边双手捧起一把盐时,英国殖民当局为之震动。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次“盐游行”……迫使英国殖民当局举行正式谈判,并且最终使印度在1947年取得独立。这次游行被称作是印度独立奋斗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印度:重演“盐游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对待英国当局的态度和目的。
(2)导致材料二中甘地退还“勋章”的事件是什么?为此,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什么斗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述的具体事件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甘地对待英国殖民当局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第一个把取消不平等条约列入纲领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1928年时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了一场“改订新约”运动。这一运动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习惯国际法对各国进行战争的权利没有加以限制,因此以使用威胁或武力而取得的条约与其它条约一样有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渐渐趋于把侵略视为非法,结果必然把侵略者强迫订立的条约视为无效。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奥两国作为战败国被取消了与战胜国中国之间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特权,有关情形记载于《凡尔赛条约》中。取消两个主要列强国家对华不平等条约及其势力范围,揭开了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序幕。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国处于同中国敌对国状态,中国政府依据国际惯例单方宣布废除中国与三国之间所有条约及特权。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侵略特权均被废除。
材料四 1946年到1947年,蒋介石政府先后又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通商条约》、《中美航空航海条约》和《青岛基地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材料一中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要求的政府是什么政府?中国的正义要求未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中体现近代中国在废约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什么?能否据这些成果说明“废约”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为什么?
(3)材料四中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认为中国人民长期的“废约”运动最终是怎样的结局?
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反映人类社会的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据《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筑城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须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须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宋代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强,逐渐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摘编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古代城市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材料二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每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
(2). 材料二描述了北宋城市发展的哪些现象?
材料三晚清时期,天津从一个滨海要塞迅速发展为近代城市,为天津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现代学者研究认为,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通常受到贸易、工业、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晚清时期天津城市发展的部分重要事件
年份 |
重要事件 |
1860年 |
《北京条约》规定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
1866年 |
洋务派官员崇厚筹建天津机器局,制造枪炮弹药,后增建炼钢厂 |
1878年 |
朱其昂建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之一 |
1879年 |
李鸿章建电报总局,是中国最早的电讯事业之一 |
1886年 |
杨宗濂等人建天津自来火公司(火柴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3)依据材料三和相关史实,简要分析晚清时期天津发展为近代城市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可以通过“拳孝廉”得到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
(3)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读材料一图,指出哪幅是明长城图(局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材料二图是埃及金字塔的杰出代表吉萨金字塔建筑群,它包括哪些建筑?
(3)分别概述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原因。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自晚清以来在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多维度解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授振举国者之君子,称华盛屯(顿)。此英杰怀尧舜之德,领国兵攻敌,令国民雍睦,尽心竭力,致救其民也。自从拯援国释放民者,不弄权而归庄安生矣。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论》(道光丁酉年,即1837年)
材料二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穵(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三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其有愈于华、拿二人之才之识之学者又何如?有有名之英雄,有无名之英雄,华、拿者,不过其时抛头颅溅热血无名无量之华、拿之代表耳!今日之中国,固非一华盛顿一拿破仑所克有济也,然必须制造无名无量之华盛顿、拿破仑,其庶有济。
——邹容《革命军》(1903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称华盛顿为“君子”的依据是什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解读华盛顿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的贡献主要基于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华盛顿、拿破仑等英雄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发此言论的意图是什么?
(4)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被多维度解读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