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前,中国运用“计划”这一方法发展经济的表现有①实行五年计划②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③全面放开粮价④部分商品实行国家定价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③④

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于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材料一有人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O、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一一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的机遇期指什么?(2分)中国丧失这个机遇期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4分)
(2)新中国成立后,出现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5分)


国家颁发右图凭证的目的是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
D.保持多种经济成份,促进经济恢复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下面两幅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特征。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反映了“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B.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倾错误
C.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D.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