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
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 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 |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 C.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 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A.魏源 | B.康有为 | C.梁启超 | D.陈独秀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共同高明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最准确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
| C.组织团体宣传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外历史上的四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中倡导科学,反对封建专制的是:
①《孟 子》②孟德斯鸠③《共产党宣言》④《青年杂志》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④ |
1911年春天,18岁的毛泽东将他所描绘的未来中国政治蓝图贴在湖南长沙一所学校的墙上:孙中山成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首相,梁启超是外交部长。康有为此前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作的最大贡献是
| A.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 |
| B.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主张 |
| C.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提倡爱国救亡,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
| 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