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在发射该飞行试验器时,上海当天能够看到的月相是(   )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我国重要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B.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C.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
D.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飞行试验器上的传感器在太空关注地球时的正确描述是(   )

A.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
B.在地球的南极上空观察,地球作逆时针旋转
C.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太阳日
D.地球自转是绕地轴做旋转运动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A.A B.D C.E D.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充分发挥F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今后要把该地发展为该区最大的城市
B.A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图中E城市的规模最大
D.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B和C

下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B.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C.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资源总量
C.人均物质消费量 D.人口数量

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新疆南部 D.珠江三角洲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由图可知20世纪 ()

A.甲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
B.中期,甲、乙两国人口总量已达到最大
C.末期,乙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多于甲国
D.初期,乙国老龄人口多是因为死亡率高

根据两国人口的变化可推断()

A.甲国有大量人口迁入 B.甲国的环境承载力提高
C.乙国城市化问题凸显 D.乙国的劳动力可能较少

下图为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2002年到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为

A.3.96‰ B.-3.2‰
C.5.99‰ D.-5.8‰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