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
B.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
C.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
我国某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北京时间是11时30分,该地经度是 ( )
A.127.5°E | B.112.5°E | C.123.5°E | D.135°E |
关于北京、安阳、广州三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安阳>广州 |
B.夏至日昼长:北京>安阳>广州 |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安阳>北京 |
D.地转偏向力:广州>安阳>北京 |
该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10月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
读图,分析回答问题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昼夜平分 |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
D.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从d→a移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
B.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
C.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