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为某市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乙图为1996年、2001年该市制造业人口密度与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比值(R值)的空间分布图。影响该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制造业分布 ②人口密集 ③城市化水平 ④交通通达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读乙图,关于该市R值变化特点及其地理现象的正确判断是( )
A.2001年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
B.2001年R值变小,反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
C.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值 |
D.2001年R值的最大值变远,说明该市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
下面气温和降水图所反映的四个地区中间,最适合水稻种植的是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描述的农业生产
A.是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
B.在我国华北地区也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
C.最典型的代表是浙江的千烟洲地区 |
D.在贵州和广西有大面积的分布 |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三种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丙、乙、甲 |
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A.E、F | B.F、G | C.E、H | D.F、H |
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
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 | B.单位距离运费最高 |
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 | D.总是收益最低 |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根据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的大小,商业区应位于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被称为
A.地球环境容量 | B.环境承载力 |
C.环境人口容量 | D.人口合理容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