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经营者弃主业、弃实体,转而投向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现象愈演愈烈,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材料一:某校某班以“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为主题,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结果如下:

原 因
具体表现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协调
金融资本利润率为22%,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仅为6.4%,资本过度流向虚拟经济。
产业层次较低,
创新能力弱
处于价值链高端的高附加值的品牌、设计、管理、营销等环节被外商占有。中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制造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利润分享微薄。
国内外市场
需求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困难重重,外需萎缩。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造成国内实体企业产能严重过剩。
过度垄断导致
不公平竞争
行政性垄断经营日益挤压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遭遇重重门槛,民间资本投资无门甚至被“挤出”。
小微企业
融资渠道狭窄
信贷供给倾向于大企业、大项目,小微企业“融资难”、“渠道窄”。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论述: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作用。
——十七大报告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十八大报告
金融改革的方向是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                               ——专家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应对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上怎样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氏族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一位学者表示,奢侈品消费将在中国形成“排浪式”的浪潮。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消费能力的富人阶层,他们追求品位和个性化消费;二是在首先富裕起来的阶层中,奢侈品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也让白领、小老板开始追逐,变成“排浪式”的消费浪潮;三是现在许多独生子女踏入社会,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而且家庭也有实力支撑他们的这一消费观念。
奢侈品在中国成了贫富不均的代名词,但矛盾的是,它不仅是中国有钱人“为了面子”的基本装备,也是一些中低收入人群想获得别人关注和尊敬的特殊装备。
(1)结合材料, 分析奢侈品消费将在中国形成“排浪式”的浪潮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消费者的角度谈谈你对奢侈品消费的看法。

镜头一:“黄金薯”变成“伤心薯”。
2013年“薯都”陷入了“卖难”的困境。2012年我国南方土豆的主产区遭遇大内蒙古是我国土豆的主要产区。乌兰察布市更是有着“薯都”之称。然而2011年“薯都”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旱,使得南方出现了很大的市场空缺,土豆的价格上涨到1元1斤。而13年全国土豆主产区内蒙、东北、甘肃和云贵都取得丰收。加上全国的土豆耕种面积增加了2000多万亩,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滞销现象。乌兰察布市积压的土豆有几十亿斤之多。另外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也在上涨,这使得面临市价下跌的种植户雪上加霜。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乌兰察布土豆变成“伤心薯”的原因。
镜头二:“薯王”的成功之道。
面临土豆市价下跌的困难,武川县的“薯王”郝运来却没有陷入困境。记者在采访时,听到了他独到的生意经。
郝运来:土豆要想种的好、卖得好,一定要把好市场的脉搏、做好科技的文章。在农闲的时候,搞点调查研究,看好今年的国情、市情,不盲目跟风。技术含量也很重要。老百姓吃的不是土豆,是营养。要多跟农技部门联系,实验新品种、吸引经销商。这样俺的土豆生意就能做大做强。
(2)结合郝运来的生意经,谈一谈他是如何进行生产经营的。

阅读漫画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报消息,为了让仕途顺利,一些干部开始讲风水、寻大师、求神拜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
何有的地方党政机关要重新修建大门改变朝向,有的地方为了修复“龙脉”而建不能走车行人的“风
水桥”,有的地方想把犯官场忌讳的“骆马湖”改成“马上湖”……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中,有半数以上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情况,对其中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

(1)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与材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2)漫画与材料中的某些官员的思想与哪种哲学基本派别的思想一致?这一基本派别是怎样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开讲啦》、《汉字英雄》等少数节目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
材料二: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盲目排斥外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需要我们有对自身的理性审视,也需要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提高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如何处理我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提三条建议并说明建议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