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快车。
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把文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3)本文赞美露珠,实际上是赞美了什么?
课内品读。
忽然,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司机紧急刹车,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司机和一位科考队员走下车来,准备将它赶走。
令人奇怪的是,任凭他俩怎么吆喝,那只老羚羊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车内其他人也都感到好奇,纷纷走下车来。
这时,有两行浊泪从老羚羊的眼眶里涌了出来,然后,他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
……
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草丛中,才缓缓离去。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或词。
乞求:
噙:
(2)请你从文中找出描述藏羚羊急迫心情的词语。
(3)这篇文章描述了老羚羊的无助和对小羚羊的关怀。你能从选文中中出来有关词语描述这一情节的词语吗?
(4)你能体会出当时科考队员的泪水是怎样的一种泪吗?
课内品读。
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艳可爱,芬芳醉人;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谙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咬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不为失望。“再等等看。”叔叔鼓励我道。忽然,鱼漂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回好啦,”我暗忖,“总算来了一条鱼!”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得有耐心才行。”
(1)上面选文主要主要写了钓鱼的时间和当时的怡人景色。请你将描写时间和景色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2)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①惬意:
②苍翠欲滴:
(3)这段景色描写的话,写了许多景物,有绿树、有阳光、有阴影、有鲜花、有鸟儿的欢叫,把当时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虽为翻译作品,但译者的用词用句颇有表现力。结合上下文对其加点部试做赏析。
和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课内品读。(录排时请去掉拼音)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乘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 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 门关住。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 “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跑了。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 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1)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紧张而惊险,这从“我”、妹妹和马蜂等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
(2)选文最后以自然段为什么只重点写了一只马蜂?
(3)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句话采用了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4)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课外品读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选文第一句作者采用了修辞手法来叙述的。
(2)选文第二句是一排比句,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
(3)选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采取了手
法。你知道作者为什么采用这一手法吗?
(4)查字典,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波澜壮阔:
②拔地而起:
③危峰兀立:
④怪石嶙峋:
课内品读。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泄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1)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最佳一项填在横线上。()
A.长江后浪催前浪,轰轰烈烈地流向远方 |
B.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像一条明亮的小溪 |
C.长江像一条五彩的带子在夕阳里悠悠飘荡,变得如此驯良 |
D.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腾着,呼啸而去 |
(2)“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
①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②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
③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3)“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 ”句中的“拥”字用的合适吗?为什么?
(4)请从选文中最后一句突出了三峡的哪一特点?并仿照该句另造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