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阅读。
连环画始于中国
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它源于我国汉代。当时,有刻在砖上的单幅人物故事画。唐代开始就有了连续绘画故事。元明时代,小说戏曲发达,因而就有了连环画的插图。清末,随着外国石印技术的引进,出现了最初的“回回书”,就是给小说的每一篇、每一回插上图。光绪(xù)二十五年(1899年),上海文益书店首次出版(bǎn)石印《三国志连环图画》,“连环画”一词就来源于这本书。
(1)读了短文,你了解了什么是连环画了吗?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连环画源于 , 开始有连续绘画故事, 时代有了连环画插图, 出现了“回回书”。“连环画”一词来源于《
》这本书。
(3)你喜欢看连环画吗?你看过哪些连环画?
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 níng nín )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sì shì )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像)。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 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者读音。
(2)读了画线的句子,你分别想到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成语。
(3)这个片段中“前赴后继”一词充分表现了,一个“掀”字让你感受到_。
课外阅读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 藏 钻)进云里。阳光(穿 透 钻)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耀眼 灿烂)的亮光。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1) 把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词划去。
(2)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那里”是指。
(3)判断。
①“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一句照应的词语是“早起”。()
②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晴天和多云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 。()
③从“负着重荷似地”、“努力上升”、“终于冲破”、“完全跳出”等几个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太阳跃出海面的艰辛努力。()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内语段阅读。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1)选段中作者分别把落日比作和,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三亚落日的优美情景。
(2)选段中“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和的情感。
| A.赞美 | B.留恋 | C.担心 | D.惊叹) |
(3) 文中画线部分是句。
课外阅读。
海边的黄昏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①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②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③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④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课外阅读。
家乡的大海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海南岛吗?你见过这儿美丽的大海吗?
早晨,鲜红的太阳冉冉升起,绚丽的朝霞映在辽阔的海面上,像仙女剪下的红绸,把大海装点得格外美丽。
中午,大海蓝得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灿烂的阳光撒在平静的海面上,仿佛点点碎金在闪烁。
傍晚,太阳西沉,星星在夜空中眨眼,渔火在海面上跳跃,分不清哪是星点、哪是灯光,你会感到像是神秘的世界。
大海不但美丽,还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
海水退潮时,我和小伙伴们在海滩岩石上的小洞里,拾海螺,捉海蟹,在水中捞海参,追小虾,在沙滩上拾海带。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大海还是我知心的朋友。高兴时,我来到海边,与大海共同欢唱;烦闷时,我向大海倾诉我的烦恼。阵阵海风吹平我不安的心,排排浪花抚去我的忧愁。望着辽阔的大海,我的心胸也开阔起来了。
我由衷地赞美你,家乡的大海。
(1)理解词语。
满载而归:
冉冉升起:
(2)作者从三个方面赞美了家乡的大海。
一方面写大海,一方面写大海,
一方面写大海。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海的美丽的?
(4)用“——”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用“~~~~”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写出近义词。
绚丽()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