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冶金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这里的曾青是指__________。这种方法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d点的意义是(8)。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9)g。
②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10)。(用“>”“<”“=”表示)
③将t1℃ 一定量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可用图上的(11)点表示;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12)
④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对所得三种溶液说法正确是 (13)(析出晶体都不含结晶水)。
Ⅰ.都是饱和溶液Ⅱ.溶质的质量分数:B>C>A
Ⅲ.溶剂质量都不变Ⅳ.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生活离不开化学,人类离不开水
①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活性炭,是利用它的(1) 性。
②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分可用的盐是(2)
③电解水的实验中,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6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3)mL。乙图所示与实验事实不符,请在乙图中做出修改(4)

④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80℃水的作用(5)。图示与实验事实不符,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
(6)(填“a”“b”或“c”)处,对比b处和c处,(7)(填“能”或“不能”)探究出燃烧条件。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仪器:a用途(22),b名称(23)
②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 (24)(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B都可用作发生装置,其中可以控制反应进行的是(26)(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7)
④同学们分析认为③中剩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盐酸。为验证是否含有盐酸,他们采用不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样,加一枚生锈的铁钉
(28)
有盐酸
方案二
取样,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29)(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不合理的原因:
(30)
“方案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1)

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方案一: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的pH。
测定该盐酸的pH,pH (16)7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该盐酸中,混合后测定其pH大于7 ,此时该溶液中溶质是(17)
结论:HCl与NaOH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方案二:如图所示,乙烧杯中观察到(18)
结论:HCl与NaOH发生了中和反应。
写出烧杯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

(1)下图是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9)g/100g水。
②t2℃时,将33gKNO3加入到 (10)g水中,完全溶解,且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欲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11)
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12)的方法提纯。
④对③剩余溶液和析出的晶体描述正确的是(13)(填写编号)。
Ⅰ.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Ⅱ.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Ⅲ.剩余溶液中一定含KNO3和NaCl
Ⅳ.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2)下图中a、b代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对自来水加热时,可观察到一定量气泡。由此可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14) (填“增大”或“减小”)。
②图中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气压 (15)2个大气压(填编号)。
A.小于 B.大于C.等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