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100 mL量筒、20~500 W的台灯、冷开水、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6套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为1~6。在可乐瓶中各加入约500 mL 0.01 g/mL 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6等份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
③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分别用20 W、50 W、75 W、100 W、200 W和5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照射1~6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的体积。
实验结果:

不同光照条件下O2的释放量(mL)
组次
20 W
50 W
75 W
100 W
200 W
500 W

1.8
5.0
9.0
12.0
21.0
19.0

1.8
5.3
8.0
11.5
20.0
18.0

2.0
5.0
8.0
12.0
20.0
19.0
均值
1.87
5.1
8.3
11.83
20.3
18.70

 
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无关变量:            
(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3)将实验处理结果绘成柱形图。
(4)上表中测得的O2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O2量,其原因是              
(5)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人体代谢中物质的转变和血糖调节的途径。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⑥~⑩表示调节途径,A、B分别代表人体中某个器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的稳定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血糖的主要功能是;若途径⑧作用于①生理过程,则A分泌的激素是;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
(用序号按调节途径顺序表示);图中参与血糖调节的器官除下丘脑外还包括(填名称)。
(2)当血糖浓度升高,A分泌与组织细胞表面的结合,改变细胞的代谢,促进组织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剧烈运动后肌肉感到酸痛是肌糖元分解产生乳酸在肌肉组织中积累的结果。酸痛的感觉中枢位于;⑤过程的生理意义是;研究物质转变的常用方法是

(1)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丝、花药两部分,后者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一个成熟花粉粒可形成两个细胞即______、______。
(2)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阶段。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组成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小孢子母细胞能形成__个精子,精子的基因型有__种。
(3)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即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或愈伤组织发育为植株,这两种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___。
(4)月季的花药培养中,花药发育期的选择很重要,一般用______法染色,然后通过镜检确定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
(5)获取的花蕾需要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种)
(6)灭菌后的花蕾,在剥离花药时,要彻底去除花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血清白蛋白(HAS)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血液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等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如果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就会安全、高效地满足人类需求。下图是利用牛奶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以上过程涉及到的现代生物技术中,属于细胞工程的有____________。
(2)在基因工程中,我们称①为目的基因,请你举出获取目的基因的主要方法:____
_________(至少答两种)。在①进入③之前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除目的基因外,基因表达载体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将①导入③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
(3)图中②一般经过__________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的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卵母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细胞,对卵母细胞的去核处理一般选择在_________时期进行。
(4)将⑤送入⑦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
(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______破裂,胚胎从中伸展出来,
这一过程叫做______。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2)碳由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形式是________。
(3)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kg。
(4)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__mg。

(10分) 为了验证环境因子光照、二氧化碳的不足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将叶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抽取叶内气体使之下沉于水中,在不同条件下根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推测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请回答:
(1)实验假设:光照强弱、CO2等条件都会影响光合作用
(2)实验组1:取三角瓶,编号A,加入一定量的冷开水;再加入一定量的NaHCO3粉末,使其在水中溶解;用黑纱布(透弱光)包裹三角瓶后,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放入下沉小叶圆片10片,将三角瓶置于日光灯下;记录叶片上浮所需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的上浮叶片数。
参照实验1简要写出实验组2应变化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照实验1简要写出对照组应变化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结果:
实验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没于水中的叶圆片上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