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生活饮用水巳经过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处理,含微生物很少,但当其水源水不洁或处理达不到要求时,仍然会含相当量的微生物甚至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供水管道破损及二次供水等环节也可能导致生活饮用水的污染。因此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日常检测是很重要的。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 — 85)中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个/mL,总大肠菌群不得大于3个/L。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 。
(2)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为什么?
(3)如分别取0.1 mL已稀释102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四个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161、155、158、170,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
(4)纯化大肠杆菌时使用的培养基一般用 法灭菌, (可/不可)用加入抗生素的方法防止杂菌感染。
(5)如果要测定水中的病毒种类,可以用 技术使其遗传物质扩增,然后用 技术进行鉴定。
下图表示某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片段:
(1)图中1表示________2表示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
(2)3有____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________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N废物的是______________。
(5)假定该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分子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_,子二代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________。
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两点)。
(2)为了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请设计实验三(用图示和有关文字补充在图中),并画出结果C。
(3)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________作用。若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含有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在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 min过程中,15N标记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分析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人们已经证实了DNA分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自然界中的DNA并不以单链形式存在,而是由两条链结合形成的。
材料二:在1949年到1951年期间,科学家 Chargaff 研究不同生物的DNA时发现,DNA分子中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即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但(A+T)与(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
材料三:根据R.Franklin 等人对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DNA分子由许多“亚单位”组成,而且每一层的间距为3.4埃,而且整个DNA分子长链的直径是恒定的。
以上科学研究成果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表明DNA分子是由两条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总数等于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C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T的总数和G与C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Franklin 等人提出的DNA分子中的“亚单位”事实上是________;“亚单位”的间距都为3.4埃,而且DNA分子的直径是恒定的,这些特征表明______________。
(6)基于以上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并成功地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________,然后分别处理:
培养基编号 |
A |
B |
C |
处理 |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你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科研小组对某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某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该种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 的物质 |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该病毒产生) |
相关判断(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
|
第一组 |
如果________, 如果________, |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
|
第二组 |
如果________, 如果________, |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 ____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