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某同学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实验前甲同学预测:Fe2+肯定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你认为甲同学预测的依据是 。
(2)甲同学欲用实验证明他的预测。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3%的H2O2溶液、锌粒、铜片、0.1 mol·L-1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
①若甲同学计划在0.1 mol·L-1 FeCl2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探究Fe2+的还原性,你预计可能发生的反应
是 (写化学方程式),现象是:溶液由浅绿色变 色。
②实验中,甲同学发现现象不太明显,老师分析可能是产物的含量太低,建议可以通过检验Fe2+被氧化的产物Fe3+的存在以获取证据。你认为可选上述试剂中 滴入甲同学所得的混合液中,出现 现象,证明甲同学的观点和实验方案都是正确的。
③对于证明Fe2+具有氧化性,甲同学认为金属单质都具有还原性,并分别将铜片、锌粒投入FeCl2溶液中,结果铜片没变化,锌粒逐渐变小。由此说明三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I II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2)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 处。冷凝水由 (填f或g)口通入 口流出。
(4)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托盘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颠倒摇匀 |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5)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移入容量瓶,其目的是 ,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若没有进行A操作 ;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如何处理? 。
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工业流程图如下:
(1)冶炼铜的总反应可看做: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 __(填元素符号),1molCuFeS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气体A。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4
D.用浓硫酸吸收
验证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SO2的方法是 ;
(3)炉渣B(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
A.加入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B.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
(4)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B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碘水
所选试剂为 ;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
某实验小组利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到100℃左右时易升华。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不同,分别如(I)和(Ⅱ)所示,试回答: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__;
(2)实验中a与b两个酒精灯应先点燃 ,目的是 ;
(3)收集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 ;装置(Ⅱ)也有缺点,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 _。
(4)b酒精灯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D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操作是 。
(5)实验中还缺少一个除杂装置,目的是除去 ;应选择 做除杂剂。
A.饱和NaHCO3 | B.水 | C.饱和食盐水 | D.NaOH溶液 |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①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②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饱和食盐水足量)
④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 mol电子
(3)该小组同学模拟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此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制得的硫酸溶液从出口(填写“A”、“B”、“C”、“D”)_____________导出。
③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会增大,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
④若将制得的氢气、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合为氢氧燃料电池,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现欲配制23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Na2CO3.10H2O来配制溶液,需选择________的容量瓶,用天平称取晶体 克。若所取的晶体已经有一部分失去了结晶水,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步骤A通常称为 ,此时应注意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相切,如果俯视刻度线,配制的浓度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步骤结束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则配制的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
(4)下列关于容量瓶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前须干燥 |
B.使用前先检查瓶塞不漏水 |
C.配好的溶液可以贮存在容量瓶中 |
D.热溶液须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入容量瓶 |
E.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